在製造業的跨境交易中,最難解的一道題往往不是生產,而是 信任 。 買方擔心貨沒到就付款;賣方擔心先出貨卻收不到錢。這種「雞生蛋」的困境,讓傳統的跨境支付只能依靠 信用狀(LC) 或 第三方託管(Escrow) 來保障,但這些機制週期冗長、成本高昂,對於講求即時性和效率的現代供應鏈來說,顯得笨重而緩慢。 Google 推出的 AI 代理支付協議(AP2, Agent Payments Protocol) ,正是針對這個核心矛盾提出全新解法。它將「支付」與「AI代理」結合,透過 Mandates 授權合約 、 穩定幣結算 、 加密審計 與 AI 驗收流程 ,為製造業構建出一條前所未有的支付高速公路。 https://cloud.google.com/blog/products/ai-machine-learning/announcing-agents-to-payments-ap2-protocol Mandates:智能化的信用狀 在未來的跨境供應鏈中,買方不再需要把錢全權交給銀行。 取而代之的,是由 AI 代理生成的 Mandates ——一份加密、不可竄改的數位合約。 買方 AI 會先設定條件: 「貨品到港並通過海關」 「第三方檢驗合格」 「IoT 感測器驗證入庫」 只要條件觸發,款項即刻自動支付。 對買方來說,這意味著 沒有驗收,就不會放款 。 對賣方來說,這意味著 貨一旦符合條件,就能即時收款 。 這種設計,本質上就是一個智能化的信用狀(Smart LC),卻比傳統 LC 更快、更便宜、更靈活。 穩定幣與自動結算:跨境金融的新常態 AP2 天生支援 穩定幣(如 USDC) 以及即時銀行轉帳,這讓跨境交易能夠突破傳統銀行的繁瑣清算流程: 資金先行鎖定 ,由系統保管,保證買方有付款能力。 條件一旦滿足 ,資金即刻釋放,不需等待數天的銀行流程。 對製造商來說,這代表 現金流週轉大幅加快 ; 對買方來說,則代表 能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即時採購 ,降低庫存壓力。 AI 驗收:從紙本到感測器 過去的驗收依賴人工簽核、文件比對,如今 AI 和 IoT 可以自動完成。 工廠出貨掃碼 → 系統上鏈 → 驗收條件觸發付款。 倉庫檢測條碼入庫 → AI 驗證數量與品項 → 自動完成對帳。 ...
AI 的互動我們都一直覺得最好的呈現方式並不是以 Chat 聊天的方式來呈現,應該有更直覺的方式來呈現,更直覺來進行互動。 2025 年 9 月, Meta 正式發表了 Ray-Ban Display 智慧眼鏡 ,這是第一款在消費級眼鏡中導入單眼顯示螢幕的產品。它結合顯示器、相機、麥克風、揚聲器,以及透過 Neural Band 進行的手勢控制,讓「顯示 + 記錄 + AI 輔助」成為可能。雖然初期以消費市場為主,但這項技術的誕生,也讓製造業與驗收流程的數位化出現新的契機。 科技規格帶來的新可能 Ray-Ban Display 智慧眼鏡重量僅約 69 公克 ,內建 600×600 像素全彩顯示器 ,亮度最高可達 5,000 尼特 ,即使在工廠強光環境下仍能清晰呈現。鏡片內的顯示器可以即時展示檢查清單、SOP 流程與規格圖,讓檢驗人員在不翻閱紙本、不手持平板的情況下完成作業。 內建 12MP 相機 可進行拍照、錄影,並透過雲端即時回傳,減少紀錄誤差。搭配 Neural Band,使用者可用手勢操作選單或確認步驟,雙手保持自由,安全性大幅提升。續航方面,眼鏡本體約 6 小時 ,搭配充電盒可延長至 30 小時 ,足以支援一整天的檢驗任務。 驗收與品質管理的應用場景 即時檢查與視覺導引 驗收人員可直接在眼鏡顯示器上看到檢驗清單,逐步完成尺寸、顏色、批號檢查,減少翻找文件的時間。 數據收集與追溯 相機拍攝的異常照片與檢驗數據能即時上傳雲端,每批產品的驗收歷程自動紀錄,提升追溯能力。 遠端協作與指導 遇到疑難狀況,現場人員可即時將視角直播給遠端專家,雙方同步看到現場畫面與鏡面顯示,快速獲得解決方案。 AI 輔助判斷 透過 AI 分析鏡頭影像,眼鏡能辨識零件型號、條碼資訊,甚至比對 CAD 圖紙,降低人為誤判風險。 目前導入的挑戰 雖然 Ray-Ban Display 為驗收流程帶來顯著助益,但要全面落地仍有幾項挑戰: 續航限制 :單機 6 小時續航對於長班制不一定足夠,需要充電規劃。 耐用性疑慮 :目前尚未完全符合工業級防塵、防水與抗震規範,需測試其在高溫、油污環境下的穩定性。 顯示視野 :單眼顯示的範圍有限,對於需要全景比對的檢查情境,可能存在不足。 成本考量 :售價近 800 美元,若要大規模部署,需要仔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