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解釋] uuid 與 guid 的差異

uuid 與 guid 的差異

很多人都有使用過 MySQL 的 number auto increment, 可是實際使用之後就會發現,很快的數字會不夠使用,而且這個 id 是很容易被猜測出來連續性。

因此就開始進行了解,看到了 uuid 這個名詞,進而下去查詢發現 guid 的另外這個名詞,感覺上這兩個名詞似乎是有些什麼特殊關連。

這篇文章就小小記錄一下自己的查詢心得。


guid & uuid


直接到 wiki 上面尋找我們需要的答案,開宗明義就很明確的提到 guid 和 uuid 之間的差異。

A 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GUID, /ˈɡwɪd/or /ˈɡuːɪd/) is a unique reference number used as an identifier in computer software. The term GUID typically refers to various implementations of the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UUID) standard

在 wiki 上面有提到 guid 是屬於 uuid 的一種變形,主要目的還是用來識別以及作為唯一識別使用。

所以在實作上是包含基本的 uuid 模式,再加上自己獨有的某些使用方法,另外在 wiki 裡面也提到,guid 是微軟所提出的標準,會用於 Windows, ActiveX 等應用中。

uuid


uuid 主要提出的組織為 OSF 開源軟體組織,及 DCE,主要的規範以及實作方式,全部有記錄於 RFC 4122,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看。

uuid 的應用其實已經很廣泛,目前大家電腦中的 MAC address 就是一個很典型的 uuid 格式,主要型態為,8-4-4-4-12 總字串數為 36 字串長度,前面是採用 16 進位方式產生,最後面兩個串數字為序列式的 byte 字元。

550e8400-e29b-41d4-a716-446655440000

uuid 實作及變形


在 uuid 的規範中,也提出了幾種不同變形,
  • Version 1 (MAC address)
  • Version 2 (DCE Security)
  • Version 3 (MD5 hash)
  • Version 4 (random)
  • Version 5 (SHA-1 hash)
目前許多語言及 OS 都已經有實作這以上幾個類型的方法,也已經應用在大家的基礎運作中。

uuid 的碰撞機率


基本上 uuid 碰撞機率還是有可能會發生,他的機率在 wiki 裡面也有提到,大約比中樂透的機率還低,原文如下,

the annual risk of someone being hit by a meteorite is estimated to be one chance in 17 billion

大概就是每週期的產生會發生碰撞的機率大概是 170 億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生,因此大家可以安心服用。

使用方法


在不同語言裡面有不同使用方法,以及實作方式,在 node.js 裡面,可以直接採用 node-uuid 這個模組,他也支援前端 pure javascript 直接使用。

使用方法如下,

node.js

var uuid = require('node-uuid');

// Generate a v1 (time-based) id
uuid.v1(); // -> '6c84fb90-12c4-11e1-840d-7b25c5ee775a'

// Generate a v4 (random) id
uuid.v4(); // -> '110ec58a-a0f2-4ac4-8393-c866d813b8d1'

JavaScript

前端記得要載入 uuid library,

<script src="uuid.js"></script>

程式碼如下,

var uuid = require('node-uuid');

// Generate a v1 (time-based) id
uuid.v1(); // -> '6c84fb90-12c4-11e1-840d-7b25c5ee775a'

// Generate a v4 (random) id
uuid.v4(); // -> '110ec58a-a0f2-4ac4-8393-c866d813b8d1'

後記


對於一般使用來說 id 的識別其實大家都不會太在意這個部分,剛開始使用也都會直接使用 id, auto increment 作為初始值,可是到了後期,卻會因為這段時間的省功夫,卻帶來許多後遺症。

uuid 的確可以幫忙省下不少功夫,其實 MySQL 裡面也提供了 uuid 的建置, CouchDB 也有採用同樣機制, MongoDB 也採用類似 uuid 的變形,都是屬於可以參考的良好範例。

以上資料參考集結許多網路文章,加上自己的心得,也許某些地方有錯誤,還請大家多多指教討論。

參考連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面試者如何挑戰大工程師時代來臨?

面試者如何挑戰大工程師時代來臨? 全世界都在倡導轉職成為工程師,似乎轉職成為工程師就成為職場的救贖,真的是如此嗎?讓老衲來杠給各位聽。 最近有位好久不見的小朋友,是 2000 年出生的小蔡,對於即將面臨到面對職場的挑戰開始關心起技術,他開始尋找比較適合自己的領域,同時也開始在思考到底為了接下來的就職小蔡該如何準備。 詢問我說是不是可以考慮軟體開發工程師這條路線 對於他的詢問,反而引起我的注意, 這讓我開始思考並映射於最近招募的經驗,軟體開發此領域是不是對於每個人都是可以擔任的職啀,這邊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全民工程師這件事情 在全球景氣低迷的狀況下,的確特別在這一年大家會很有感覺萬物齊漲,薪水不漲,薪資就是一直停滯不前。 很多時候,在不同的領域中,會發現整個薪資就算是擔任了管理職務主管你也會面臨到薪資的強大屏障在自己面前。 這個時候, 軟體工程師年薪百萬口號 似乎就成了一種救贖。 好像成為了工程師就可以達到年薪百萬,在家輕鬆工作,不用打卡也不用受到風吹雨淋,隨時想工作就可以工作,每個月又有固定薪水入帳,感受到類財富自由,人生的美好。 如果能夠爭取到跨國公司的職位,這份薪水有可能還可以上看每個月十多萬以上,甚至是往上也是極度有可能的事情,人生美好層次又再度提高了起來。 但這件事情是真的每個人都可以達到嗎? 還是這就是另外一種性存者偏差呢? 亦或者這些人其實是金字塔頂端的小眾? 每份履歷都像是同一種履歷 最近在最近幾年在面試工程師的時候特別會看到許多轉職者,一開始履歷裡面看到相關的作品一開始會覺得十分的驚艷, Wow, 現在的新手就可以做到如此精美的畫面,這些畫面是我當初用 Bootstrap 也做不出來的東西,許多的互動體驗好的一個不行,做出來的頁面配色和對齊也是極致。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多看了幾封履歷之後,就會發現在各大技術養成學院出來的學生履歷成果內容如出一轍,在面試的過程中也會詢問許多關於框架的底層概念,和比較技術觀念的時候,甚至是許多框架的核心概念,就很容易露出馬腳。 很多面試者會 一問三不知 ,透過許多引導,但殘酷的是連關鍵字是什麼都也無法推敲出來,更不用說在小組裡面到底怎麼樣合作,許多不同線上產品的比較,使用者流程,使用者後面的互動邏輯等,幾乎是風吹一片倒,只能

jQuery, animate function with css exlapenation.

Today, I want to use jQuery making a animation for webpage, First I check animate fuction on ref book. I clearly know how use it, there are two main function for animate. 1. $().animate({ "style1":"value1" , "style2":"value2" }, Time); Time: it can be three type, String => "slow", "fast", "normal". Integer=>10000 2. $().stop(); it can immedaitely stop animation. Let's do some experieces, I bulit a simple page. You can hover UP and DOWN for a article sliding UP or DOWN. Les't do it. HTML CODE: <div id="all"> <div id="up">往上</div> <div id="showTab"> <div id="data"> About This script is intended for forms where the user needs to upload an image to a Web site. The image is displayed on the page for previewing before uploading. The display will be resized if needed so as not to break the page layout. Valid file types are set in the scri

初級工程師的迷霧:解析開發中常見的困擾與挑戰

在我和工程團隊的共事歷程中,我注意到初級工程師經常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無論在面對簡單或複雜的挑戰時,都能體現出來。歸納起來會有常見以下幾個面向。 簡單的問題 發現許多初級工程師在面臨簡單或複雜的問題時,常有可能會遇到困難,時常會有一種繞圈圈的氛圍, 常見問題分別有, 問題本質 首先是對於問題本質上並沒有釐清完成的目標,以及問題本身是要解決什麼樣的商業問題,客戶問題,導致於因為總總原因,做了 scope 過大,或者,花了過多時間進行 over design 的問題發生。 過度依賴套件 發現在新手開發中,會發現為了解決單一問題,卻引用了一大包的 libary 或者引用了不適合此問題的套件。在求解的過程中,容易導致要解決套件的問題,而忘記了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複雜的問題 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經常會因為缺乏策略與經驗而感到困惑,反而在處理看似簡單的問題時,卻可能因為過度依賴套件或缺乏組合技巧,而陷入泥淖。不論是複雜或是簡單的問題,我們都需要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式。 不論是經常過度依賴套件求解,又或者複雜的問題不知道如何拆解。因此導致新手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運用組合技巧。因此,他們往往在處理看似簡單的問題時,容易陷入困境,導致專案的時程延宕。 特別是各自工程師都有開發壓力時,身為新手開發者就更難與資深開發者進行討論,從中汲取前輩的經驗,轉化成自身的價值發生。 解決的方向 上述的問題,自己再開發的時候也或多或少會發生,當然在新入門者更是容易深陷其中,不知如何自拔。 除了參與社群,從傾聽到互動的過程中,從前輩的經驗進行思考及內化的過程。 在 AI Generated 時代,我們可以透過 LLM 透過適當的思考方式和問答過程,逐步的逼近答案,也許是一條可以進行的道路。 這裡,會以透過內部訓練的經驗,提出如何以 ChatGPT 這樣的工具為例,提升對於新手工程師的幫助。 透過 ChatGPT,我們可以解決許多類似的問題。例如,我們可以透過 ChatGPT 建立一個問答系統,進行問題分析,或是請 ChatGPT 提出最適合的工具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尤其是那些可以透過使用基礎 function 就能處理的簡單問題。這不僅能讓我們避免過度依賴套件,更能發掘並利用基礎工具的能力。 工商時間 7/3 (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