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的香港,破碎的殘像
以前對於香港的印象,就是停留在『購物天堂』,好逛好買的好地方,敝人實在沒有去過香港,這近日有幸前往一探究竟,感想但是只有兩個字『可惜』。
服務業的態度
那天天空還微微下著小雨,好不容易在九龍地區挑了一間茶餐廳,看著服務員忙裡忙外好不熱鬧,裡面也有許多人在內部用餐,選定位置坐下之後,持續看著服務員裡裡外外進出,但是似乎沒有空幫忙點餐,因此我雙手揮動數次,總算有個人願意來幫忙點餐了,心中還帶著一點小感激,服務員快速問我『要點什麼』,就在我還在感激的同時,口中一陣猶豫,三秒後,服務員就回應『想好再跟我說』,飛快的極速消失在我面前,只留下一陣錯愕的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個個案,但是在香港的時光中,點餐,吃飯,買票,只要是跟服務有關係的事情,都像是戰鬥一樣,不是快速,不然就是馬虎,敷衍帶過,服務業本著服務本質,卻沒有把客人心情放在心中,實在可惜。
街道與建築
香港的白天是如此的忙碌,抵達香港當天是一般工作日,大家的腳步比台北街頭的高根鞋正妹腳步還要快,我悠哉的徜徉在香港街道上,稍微顯得突兀。街道上人來人往,巷弄裡面卻感覺烏煙瘴氣,地上許多腐臭的味道,正確一點的說法是,許多地方會莫名飄來腐臭味,但是卻說不上來那種噁心的氛圍。雖然眼前看到是華麗的大樓,以及車水馬龍的人們,身邊的建築都是現代化,高樓大廈,我原本以為只有市中心比較如此,也許到了香港城外就比較可以感受傳統的古色古香,或者比較當地特色的風景,但是在這裡那些木造建築,似乎被鋼筋水泥所取代,剩下的是那些老舊及無法拆除的屋子,在那搖搖欲墜,與旁邊的華麗建築呈現強烈的對比。
在我所看到的眼中,香港街道已經沒有特別的文化,特別的建築,當地的特色也不再顯著,所看到的是現代化的建築,名牌店家的成立,在一個街道裡面居然能夠有如此多間不同奢華品廠商進駐,堪稱為另類世界奇觀。
內陸與香港
香港人似乎特別不喜歡講北京話的我們,通常會把講北京話的人當做敵人般的仇視,連在機場內都可以特別感受到,當我用北京話與海關人員詢問時,他只不耐煩的回應『我聽不懂華語啦(香港腔)』,隨即撇頭而去,只留下一頭霧水的我,似乎這種態度好像要跟人對槓起來一樣,只能說無奈,無奈,無奈。在餐廳,與店家,經常聽見陸客及店家爭吵,總之就是比誰嗓門大,誰大聲,是一個另類世界奇觀,在台灣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頂多就是大聲兩三句,然後繼續講道理。但是陸客與香港本地人似乎就是很不合似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聽見此起彼落的吵架聲。
流失的文化
在香港的這段旅程,我看見的繁華的都市,以及刻意營造的華麗氣氛,雖然知道香港人收入比台灣多,但是看到餐廳及路邊攤的價格,讓我不禁為本地人捏了冷汗,如果連地攤價格都是如此高昂,除非全香港都是高階經理人,或者是高階主管,否則如何在這麼高價成本的地區生存?此時替是生活在台灣的人,感到一點點的『小確幸』。當我搭車經過大歟山的時候,看到陡峭的山坡上正在進行著大樓的開發,在仔細回顧左右,卻看到大樓早已林立於此地,深深為當地居民感到遺憾,也為台灣能保有自己的山林而感到開心,香港因為地小已經被剝奪與自然共存的機會,老舊的房屋也無法保留,在地的居民早就不知道搬遷至何處,當我想要找人詢問這些地區古老的歷史時,卻只有看到年輕人擺著手搖著頭,他們不知道自己當地的文化,歷史的軌跡,以及建設的紀錄,甚至無法以香港當地居民為傲。
剩下的是成為金錢的奴隸,在主流媒體下成為另類被圈養的孩子,也許有一天這些人會成為很偉大的人,但是實質上會真的『窮到只剩下錢』。
台灣,會再度步上香港的軌跡嗎?也許台灣地大,可以撐的久一點,但是你還可以撐多久?你的小孩可以撐多久?我們還有多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