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最近台灣才開始紅起來,開始研究這個幣的性質時,也真的了解到,資源沒有真正被平均分散,而是一如以往一樣,資源還是集中在掌握資源人的手上。
對於那些想要賺到一些錢的人,也許在這波淘金熱,賣鏟子會是最佳的賺錢管道。
以下是原文,給大家參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撰文指出,比特幣是歷史的倒退,比特幣挖礦和挖金礦類似,沒有太大意義。所謂高科技、算法,都是花哨的外表。貨幣的本質應該是促進商業流通的手段,而比特幣除了一串代碼什麼都不是。
以下為原文編譯:
先來看看三則關於“錢礦”的故事。
第一個是真實“錢礦”,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露天金礦Porgera,也是全球最大的金礦生產商之一。這片礦的人權狀況極端惡劣,對環境污染也很嚴重。但金價即便遭遇今年暴跌,也仍然是十年前的三倍,所以人們仍然熱衷於淘金。
第二個“錢礦”聽起來有點奇怪,位於冰島Reykjanesbaer的比特幣礦。比特幣是一種有價值的電子貨幣,因為……額,很難說清楚為什麼,總之至少現在有人願意買它,是因為他們相信其他人也願意買它。它是仿照黃金製造出來的虛擬貨幣。所以和黃金一樣,比特幣也可以挖礦:通過非常複雜的數學算法和計算能力強大的計算機。至於為什麼位於冰島,主要是因為那裡有來自水電的廉價電力,低溫也有助於冷卻計算機。即便如此,許多真實的資源也被用來創造這種沒有明確用途的虛擬貨幣。
第三個“錢礦”是假設出來的。 1936年,凱恩斯提出增加政府支出能夠促進就業。但和現在一樣,這一建議受到了激烈的反對。所以凱恩斯提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替代性方案:政府將大量的錢埋進廢棄的煤礦,讓私人部門投資將這些錢挖出來。
真聰明——但凱恩斯還沒有止步於此。他進一步指出,真實的金礦和他理論中的試驗其實是一樣的。雖然可以通過印鈔機創造出大量廉價的貨幣,但礦商們仍然不辭辛苦地將金子從地底挖出來。這些金子挖出來之後,又立刻被埋了起來,進入諸如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金庫裡。
我想,當凱恩斯看到三代人過去之後事情依然沒有任何改變,他一定會感到好笑。通過政府支出刺激就業依然被很多人反對;礦商依然樂此不疲地挖金子然後將它們囤積起來(凱恩斯將黃金視為野蠻人的遺跡)。比特幣也加入了這場鬧劇。黃金畢竟還有些實際用途,但耗費大量資源得到的“虛擬黃金”除了一串代碼什麼都不是。
我猜測,亞當斯密要是看到這些一定會很失望。
斯密常常被尊為保守派的大神,他也確實最早提出了自由市場。但經常被忽略的是,他也同樣強調對銀行進行監管,並對紙幣推崇備至。在他看來,貨幣只是促進商業流通的手段,而不是國家繁榮的根源。而紙幣將國家的財富從黃金和白銀的“毫無活力的庫存”中解放出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為了這些毫無活力的黃金庫存破壞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高原,又為什麼要為了一串代碼不斷地消耗資源呢?
如果你去問礦商,他們會告訴你,紙幣是由政府發行,可能會貶值所以不值得信任。但奇怪的是,雖然大家都談論貨幣貶值,但貶值卻越來越罕見。發達國家的通脹水平非常之低。即使從全球來看,高通脹也極少發生。當然,惡性通脹永遠都會存在。
比特幣的流行或多或少也是由於同樣的原因。再加上它的高科技和算法,比特幣儼然成為未來的趨勢。
但是,不要被這些花哨的外表矇騙了:正在發生的真實情況是,我們正在倒退回那些錢幣仍在你錢包裡叮噹作響的年代。我們正在一路挖礦,挖回十七世紀。
- 簡體文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686
- 原始文章, http://mobile.nytimes.com/2013/12/23/opinion/krugman-bits-and-barbarism.html?_r=0
留言
張貼留言